反渗透,英文为Reverse Osmosis,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薄膜分离技术。反渗透膜分离法是利用半透膜(R.O膜)以水压(或泵加压)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方渗透到较低浓度的一方,通过孔径仅为1/10000um的R.O膜(相当于大肠杆菌大小的1/60000,病毒的1/3000),将现在社会工业污染物及重金属、细菌、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清除,使出水的导电率在10us/cm(25度时)以下,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3mg/升,从而达到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。 由于水流的固定流向易在膜表面形成顺流状态,产生浓差较化现象,系统设计除具备常用的功能外,设计了自动冲洗功能,用以破坏顺流形成紊流状态,进而降低膜的浓差较化,以**RO膜的长期稳定运行。 反渗透分离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原理进行分离的,具有以下几点显着特点: ·在常温不发生相变的条件下,可以对溶质和水进行分离,适用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、浓缩,并且与有相变化的分离方法相比,能耗较低。 ·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杂质去除范围广。 ·较高的脱盐率和水回用率,可截留粒径几个纳米以上的溶质。 ·利用低压作为膜分离动力,因此分离装置简单,操作、维护和自控简便,现场安全卫生。 因此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、电子、半导体行业**纯水处理、化工及制药行业的纯水处理、食品、饮料、饮用水水处理、海水、苦咸水淡化、冶金、轻工业、电镀及皮革等行业的废水处理等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。